滁州渔光互补光伏基地并网,年发电量满足200万户家庭需求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8-09 23:26:26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,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,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。近日,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渔光互补光伏基地成功并网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0亿千瓦时,能够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。

滁州市,地处长三角地区,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。在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背景下,滁州市 *** 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,渔光互补光伏基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渔光互补光伏基地采用“上可发电、下可养鱼”的立体化开发模式,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更大化利用。在光伏板下方,养殖户可以开展渔业养殖,提高土地产出效益;而在光伏板上方,则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,进行光伏发电。

据了解,该光伏基地占地约2000亩,安装了约30万千瓦的光伏板。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,光伏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并通过并网系统将电力输送至电网。据统计,该基地年发电量可达20亿千瓦时,相当于节约了约60万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0万吨。

渔光互补光伏基地的成功并网,不仅为滁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,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。以下是该项目的几大亮点:

1. 资源利用更大化:渔光互补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开发,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,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。

2.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: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,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能源消耗,降低环境污染。

3.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:光伏产业的发展,有助于推动滁州市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。

4.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: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,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,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。

5. 带动就业创业:光伏产业从建设到运营,需要大量劳动力,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机会。

面对未来,滁州市将继续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,推动渔光互补光伏基地等项目的建设,为我国新能源事业贡献力量。同时,通过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,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,让清洁能源惠及更多家庭,助力我国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