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定远扶贫资产收益模式全国推广,村集体年分红超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”
近年来,我国在扶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其中,定远县创新推出的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,以其独特的运营机制和显著的经济效益,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。这一模式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,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。在扶贫攻坚战中,该县积极探索,创新扶贫模式,将村集体资产与扶贫项目相结合,形成了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。该模式的核心在于,将村集体资产通过投资、租赁、入股等方式,参与市场经营,实现资产增值,并将收益用于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生产、改善生活。
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的具体操作是,村集体将闲置的土地、房屋等资产,通过评估后,以入股、租赁等方式,与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合作,共同经营。村集体作为股东或出租方,按约定比例分享经营收益。这种模式不仅盘活了村集体资产,还带动了村民增收。
据悉,定远县在实施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后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截至2021年底,该县已有50%的村集体实现了年分红超50万元。这些分红资金,一部分用于村集体再投资,扩大经营规模;另一部分则用于改善村民生活,如修建道路、改善饮水条件、发展教育事业等。
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:
一是政策支持。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鼓励各地创新扶贫模式,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。定远县充分利用这些政策,为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二是创新机制。定远县在实施过程中,不断完善和创新机制,确保了模式的顺利运行。例如,建立健全了资产评估、收益分配、风险防控等制度,确保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。
三是人才保障。定远县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,为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。这些人才在项目运营、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四是村民参与。在实施过程中,定远县充分尊重村民意愿,广泛动员村民参与,使村民成为扶贫资产收益的受益者。这种参与式扶贫模式,有效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如今,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,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展望未来,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“扶贫资产收益”模式的引领下,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,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