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升级,30所中小学开启凤阳花鼓课,课间操变传统文化秀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2 2025-08-21 22:26:27 评论:0
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升级,30所中小学开启凤阳花鼓课,课间操变传统文化秀

近年来,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为了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,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,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不断升级。近日,30所中小学积极响应,将凤阳花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,让课间操变成了一场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秀。

凤阳花鼓,起源于安徽省凤阳县,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。它以独特的表演形式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,被誉为“东方芭蕾”。此次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将凤阳花鼓纳入课程,旨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。

在升级后的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中,30所中小学将凤阳花鼓课程融入日常教学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学习凤阳花鼓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。课堂上,学生们热情洋溢,积极参与,通过学习凤阳花鼓,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为了让凤阳花鼓走进更多学生的生活,学校还将课间操改为凤阳花鼓表演。每天上午,操场上都会上演一场场精彩的凤阳花鼓秀。学生们身着传统服饰,手持花鼓,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。这一幕幕,让校园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。

此外,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与凤阳花鼓相关的活动,如举办凤阳花鼓知识讲座、开展凤阳花鼓技艺比赛等。通过这些活动,学生们对凤阳花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。

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的升级,不仅让凤阳花鼓这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,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专家表示,通过将非遗项目引入课堂,可以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,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。许多家长纷纷表示,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传统文化,还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。同时,学校、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。

总之,随着“非遗进校园”工程的不断升级,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校园里生根发芽,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生机,为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