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淮关古镇非遗扶贫工坊:花鼓艺人培训助力百名脱贫群众,月演增收新篇章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8-13 23:26:40 评论:0

位于淮河之滨的临淮关古镇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古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核心,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新路径,其中“非遗扶贫工坊”项目尤为引人注目。通过花鼓艺人培训,百名脱贫群众在月演增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
临淮关古镇非遗扶贫工坊成立于2018年,旨在通过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,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。花鼓作为古镇的传统艺术形式,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潜力。工坊以花鼓艺人培训为切入点,为当地有意愿学习花鼓技艺的群众提供免费培训,帮助他们掌握花鼓表演技能。

在工坊的精心组织下,百名脱贫群众接受了系统的花鼓技艺培训。培训内容包括花鼓的历史渊源、表演技巧、音乐节奏等方面,旨在让学员们全面掌握花鼓表演的精髓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,学员们逐渐掌握了花鼓表演的基本要领,具备了登台演出的能力。

为了让学员们将所学技艺转化为实际收入,工坊积极搭建演出平台,组织学员们参加各类文艺演出、庆典活动等。在月演增收的模式下,学员们通过表演花鼓,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技艺,还实现了经济收入。据统计,参与培训的学员每月平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,部分优秀学员月收入甚至超过5000元。

在花鼓艺人培训的过程中,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技艺,还收获了友谊和自信。原本生活困顿的他们,在工坊的帮助下,找到了生活的希望。学员小张说:“以前生活很苦,没有出路。现在通过学习花鼓,我不仅找到了工作,还能养活一家人,真是太好了。”

临淮关古镇非遗扶贫工坊的成功经验,为其他地区非遗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一方面,工坊通过培训,让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;另一方面,通过搭建演出平台,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增收致富。这种“非遗+扶贫”的模式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未来,临淮关古镇非遗扶贫工坊将继续扩大培训规模,吸引更多有意愿学习花鼓技艺的群众加入。同时,工坊还将加强与各类文化机构的合作,拓宽演出渠道,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花鼓艺术的魅力。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,助力更多脱贫群众走上致富之路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

总之,临淮关古镇非遗扶贫工坊以花鼓艺人培训为抓手,为百名脱贫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这种非遗扶贫模式将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,助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