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椒稻虾共作模式创新高:面积超50万亩,小龙虾年产值30亿领跑长三角

滁州新闻网 阅读:14 2025-09-02 15:58:23 评论:0
全椒稻虾共作模式创新高:面积超50万亩,小龙虾年产值30亿领跑长三角

近年来,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,我国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系列生态农业新模式。其中,安徽省全椒县的“稻虾共作”模式,以其独特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,成为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的亮点。目前,全椒县稻虾共作面积已超过50万亩,小龙虾年产值更是高达30亿元,领跑长三角地区。

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。近年来,该县紧紧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”的目标,积极探索稻虾共作这一新型农业模式。稻虾共作,顾名思义,就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,实现水稻和小龙虾的共生共荣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据了解,全椒县稻虾共作面积已超过50万亩,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一半。稻虾共作不仅让农民增加了收入,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。在稻虾共作模式下,农民每亩稻田可增收2000元以上,全县农民因此受益匪浅。

稻虾共作模式之所以能在全椒县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,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:

一是政策支持。近年来,安徽省及全椒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鼓励农民发展稻虾共作。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流转、金融支持、技术培训等,为稻虾共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二是技术保障。全椒县积极引进和推广稻虾共作新技术,如稻虾共作专用品种、养殖技术、病虫害防治等,提高了稻虾共作的成功率和产量。

三是市场前景广阔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绿色、健康、营养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。小龙虾作为一种高蛋白、低脂肪、富含多种氨基酸的食材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全椒县稻虾共作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,市场需求旺盛。

四是产业链完善。全椒县稻虾共作产业链涵盖了种苗繁育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等多个环节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。这不仅提高了稻虾共作产品的附加值,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
在稻虾共作模式下,全椒县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还保护了生态环境。稻虾共作可以有效减少化肥、农药的使用,降低农业面源污染,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总之,全椒县稻虾共作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。未来,全椒县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完善产业链条,推动稻虾共作模式向更高水平发展,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全领域动态,独创网络问政通道,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